飞行十四大队:
以课程思政攻坚 铸牢飞行人才培养根基
本网讯 王志旺 报道:2025年,遂宁分院以“质量攻坚”行动为抓手,全面深化飞行人才培养改革。飞行十四大队主动扛起地面理论课程改革与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任务,聚焦飞行学子养成训练关键阶段,以“政治坚定、技术精湛、作风过硬”为育人目标,扎实推进“立体化”“精准化”课程思政育人行动,为新时代民航飞行员培养筑牢思想与能力根基。
锚定成长规律 构建分层思政体系
“飞行人才培养,思政是根与魂。我们打破传统思政教育‘大水漫灌’的粗放模式,就是要将思政元素像精准滴灌一样,渗透到学生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飞行十四大队副大队长韩川介绍道。大队立足分院人才培养实际,以《航线运输驾驶员课程大纲》为根本遵循,创新构建了“分层递进、模块支撑、全周期融合”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在分层递进体系建设中,大队摒弃传统思政教育“一刀切”的固化思维,精准把握飞行学子从入门到精进的成长规律,将思政目标细化为“职业认同筑基、职业道德强化、社会责任升华”三个递进阶段。
对照民航局飞行员能力框架,大队将政治忠诚、安全担当、纪律意识等核心素养,逐一拆解融入私照、仪表、商照等各训练环节,形成针对性培养方案。目前已编制完成《中飞院遂宁分院飞行学员分阶段课程思政大纲》,实现了思政教育与专业能力培养的同频共振、螺旋式提升,让学子在掌握飞行技能的同时筑牢“人民航空为人民”的初心使命。
聚焦精准育人 打造模块化资源矩阵
“过去讲气象学,往往只聚焦于云图判读、天气系统;现在融入现实案例教学,学生们不仅掌握了专业技术,更深刻领悟到‘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的深意。”大队教师的教学心得,恰恰是大队课程思政改革的生动缩影。为推动思政教育从“灌输式”向“精准化”转型,大队倾力打造模块化课程资源库并实现动态更新与适配。团队紧扣《航线运输驾驶员课程大纲》,将气象、导航、法规等核心知识点,拆解整合为“专业理论+思政案例+专项安全教育培训”的三位一体独立课件单元,拟开发覆盖全课程体系的170个特色模块,构建起覆盖理论与实操的完整资源链条。
同时,大队依托MOAS平台构建智能匹配模型,该模型能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能力测评结果及薄弱环节,自动组合适配相关课件,生成“一人一策”的菜单式学习资源。这种“菜单式”资源推送使思政教育更具针对性,不仅支持跨课程、跨阶段的个性化教学,更将思政元素精准嵌入专业学习的每一个环节,让安全理念、责任意识真正内化为思想自觉、外化为行动自觉。
攻坚成效显著 筑牢人才培养保障线
目前,课程思政攻坚项目推进成效显著,已顺利完成第一阶段五批次课件审核,产出80套高质量标准课件及配套教案。为保障内容质量,大队建立严格审核机制,以两组飞行日为一个工作周期,组建由资深飞行教师与思政专员构成的审核团队,从专业准确性、思政契合度等多维度严把关口。按照计划,剩余90个模块的课件将在本学期内全部完成并投入教学使用。
“以前觉得思政是‘额外任务’,现在发现它能帮我更好理解专业知识。”仪表阶段学生张刚杰在试讲课结束后说,通过“民航人抗灾救灾运输物资”的案例,他对“飞行不是简单的驾驶操作,更是责任的传递”有了更直观深刻的认识。
“质量攻坚就是要把教学环节做精做细。课程思政不是‘加内容’,而是‘融思想’。”政委陈刚表示,大队建立“备课—研讨—反馈”闭环机制,联动多方严把质量关,下一步,大队将把思政成效纳入飞行员技能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PLM)学生档案,结合基于胜任能力的培训和评估(CBTA)体系,推动育人目标贯穿培养全过程。
此次课程思政攻坚行动,既是飞行十四大队落实分院“质量攻坚”行动要求的具体实践,更为PLM建设及CBTA体系落地提供坚实支撑。随着改革不断深入,飞行十四大队也将持续培养输出“政治坚定、技术精湛、作风过硬”的民航人才,筑牢蓝天安全的人才根基,持续助力分院教学训练质量与核心竞争力迈上新台阶。